第339章 君弱臣强?赵祯放大招,裁撤冗官即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
笔趣阁 >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> 第339章 君弱臣强?赵祯放大招,裁撤冗官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9章 君弱臣强?赵祯放大招,裁撤冗官即

  第339章君弱臣强?赵祯放大招,裁撤冗官即将开启

  新任监察御史韩绛上奏,反对夏竦之子夏安期逾越礼制任经筵官后。

  多名台谏官响应,也纷纷上奏。

  殿中侍御史范镇更是一日撰写了三篇奏疏反对。

  他称:经筵侍读乃官家师儒之官,通晓古今者方能胜任,今官家为厚待夏家而内授,实为令安期被世所讥。

  赵祯非常生气。

  他认为官员们根本不能理解他与夏竦之间的君臣感情。

  想看一看他会如何妥善解决此事。

  依照苏良的性格与谋略,不可能会如此冒失地打击官家。

  赵祯本准备将这些反对奏疏都压而不发。

  苏良站出来拱手道:“官家,臣以为造成此等局面的根本原因,非台谏欲揽大权,亦非台谏官们的性格强势霸道。而是自全宋变法以来,君弱臣强所致。”

  甚至可以说——

  赵祯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。

  午后。

  “有。”苏良笃定地说道。

  若能裁官成功,就是为朝廷增收。

  但而今,群臣比赵祯更懂得如何兴宋富宋,且大多还不会溜须拍马,各个都是直脾气。

  赵祯虽不认可夏竦所言的“台谏势大,已隐隐凌驾于皇权之上”。

  从夏竦的谥号到夏安期的经筵之职,台谏官们屡次将赵祯弄得下不来台。

  苏良听到赵祯质问,赶忙解释道:“官家,臣绝无言您平庸之意,臣是讲当下因变法而造成了这种局面,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……”

  只是这些臣子的能力太逆天了。

  相对于唐介、欧阳修、范镇等台谏官的刚正固执,以及总是以一句“请官家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”驳斥赵祯。

  赵祯无奈,只好免去了夏安期的侍读之职。

  赵祯想了想,决定将三司使王尧臣也叫上。

  赵祯的帝王之才,确实有些配不上这些“精兵强将”,而全宋变法又离不开这些“精兵强将”。

  整个大宋朝。

  “官家,台谏官大多都是这种性格,且若无此种刚直性格,恐怕也做不好台谏官,让他们做事圆滑一些,恐怕……恐怕做不到啊!”

  在任何一个朝代,君弱臣强都不是好事。

  听到此话。

  朝堂百官,皆一心兴宋。

  又擅于论辩。

  别太直,别太拗,别太强势,给他这位官家留一些面子。

  他们很清楚。

  然而,夏安期知晓此事在朝堂闹得沸沸扬扬后。

  当下朝廷开支最大的,除了军费,便是官员俸禄。

  让他心里有些窝火。

  “今日之台谏,言事沽愤,冷面铁心,总令朕大失颜面,应立改莽撞刚直之陋习。”

  以自我德才不足,另需丁忧守孝为由,上奏去职,态度非常坚决。

  就是在变法策略文书上,加盖玉印,写上一句:“甚合朕意,可速行之。”

  赵祯伸手一摆,打断了苏良的话语。

  往昔,有党争时,赵祯还能主持主持公道,评一评道理。

  此四个字,令赵祯和王尧臣都不由得身体一颤。

  听完这番话,王尧臣有些哭笑不得。

  “那就任由他们每日像训斥孩子般训斥朕?”

  ……

  近日来。

  赵祯开门见山,向二人讲述了他最近对台谏的不满。

  王尧臣与苏良奉诏来到垂拱殿。

  “朕并非是让他们变得圆滑世故、八面玲珑,而是上谏之前应三思而后行,莫次次都使得朕丢了颜面!”

  在群臣眼里,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凌驾于皇权之上,故而有底气反驳赵祯。

  文彦博、富弼、范仲淹、苏良、包拯、唐介、王安石等人,随便拉出来一個,都要比先帝时期的官员优秀。

  奏疏文章,字字如刀。

  “苏景明,莫说这些客套话,朕知晓自己在当下的全宋变法中扮演什么角色,你说得对,目前确实是君弱臣强。”

  当今的官家,其实也算优秀。

  君弱臣强。

  王尧臣细细一想,发现事实就是如此。

  王尧臣看向苏良。

  “你的意思是,朕太弱,朕与众卿相比,才识过于平庸,就应该听你们的,是不是?”赵祯质问道。

  听到此话,王尧臣和苏良都甚是兴奋。

  赵祯愈发觉得台谏官过于霸道。

  “官家,全宋变法近三年,强国强兵富民等策略皆有了,但仍有一个顽疾未曾解决,此疾,臣等不敢提,更不敢做,唯有官家可总揽此事!”

  “罪不在臣,而在朕,是朕拖后腿了!此等现状不利于我大宋发展,你可有解决之策?”

  全宋变法过程中,他做得最多的。

  苏良所谓的君弱臣强。

  一旁的王尧臣顿时笑了,他已猜出苏良所指是什么。

  全宋变法,可以无赵祯,但不可无群臣。

  王尧臣露出一抹苦笑,只想立即逃离垂拱殿。

  苏良还算通晓情理。

  赵祯昂起胸膛,豪气干云。

  好在赵祯不善妒,不然朝堂早就乱套了。

  但台谏官屡次犯上,一点面子都不给赵祯。

  甚至像韩绛这类随和的官员进入台谏后,也变得雷厉风行起来。

  这三年。

  让台谏官不直、不拗、不犯上,根本不可能。

  天气晴朗,风微凉。

  于是,当赵祯感情用事之时,就会遭到群臣的驳斥。

  他也想进步,也想总领变法,也想成为一代圣君。

  让他做个中间人,也参谋参谋,如何帮助台谏改掉这个又直又冲的坏毛病。

  满朝皆贤良,他也不愿意看到这种臣强君弱的局面。

  赵祯决定找台谏官们谈一谈,希望他们能改变一下上谏方式。

  其细细思索一番后,还是决定先召苏良聊一聊。

  赵祯嘴巴一撇。

  此事以这样的方式结束,让赵祯心里非常不舒服。

  当下。

  朝廷裁过兵,裁过吏,也小范围裁过官员,现在终于要对官员大动刀了。

  于是乎,矛盾就出来了。

  赵祯也愿意与他讲一讲心里话。

  恐怕也只有苏良敢说君弱臣强,暗指官家平庸。

  指的不是官员独揽大权,架空了皇权,而是当下的官员们太优秀,太能干了。

  赵祯老脸一黑。

  王尧臣自认根本不可能说服他们。

  “重整吏治,裁减冗官,确实需要朕亲力而为,这一次,朕亲自写一篇改革吏治的文章策略,让你们瞧一瞧。”

  唐介、欧阳修、范镇等人,懂的道理比任何人都多。

  赵祯一愣,旋即也猜了出来。

  一句话总结就是——

  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——

  不过,此乃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就看官家准备以多大的力度执行了。

  对此,王尧臣与苏良都充满了期待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u9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u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